close

在我們家沒有想法這種東西,當我試著想表達意見時,總是會被鄙為愚昧可笑或是在頂撞別人,難道我沒經過思考就隨口發言嗎?多次下來,有什麼想法我便不會如實說出來了,而取而代之的是連三歲小孩都會發表的感想,例如:好熱喔、好好吃、我睏了,諸如此類連感想都不能稱作是的直覺式表達。雖然我也渴望和他人進行一段有深度的對話,但大部分時,我都只在腦海中和自己進行一連串的對話,想來真是有點可悲,但真要我說出來時,常常又辭不達意,無法充分表達大腦所想的。

我也深知言多必失的壞處,我老子總是口不擇言、滿口抱怨,所以家人多半不願與之打交道。沒錯,我們雖然住在同一屋簷下,但一年到頭所說的話卻不抵十句,除非真有什麼需要批判的事,而使用指桑罵槐或嚴厲指責的方式,盼望他有所改善。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,沒有人的思想能與他有所重疊,我們之所以輕視他,原也是他素行不端、出言不遜所致,家人早已不齒他多時。既然無法與老子交流,那與母親呢?

我們多半是利用外出散步的時間談話,原因無他,母親不上班時總是拿著平板消磨時間,如果這時候跟她說什麼話,她頂多是唯唯諾諾隨意附和。她不喜好與政治、社會有關的新聞,而選擇吸收和平無害的圓仔成長日記或健康新知等資訊,與她散步閒聊時,偶爾會拿我在網上看到的時事社論和她閒聊,她若同意會附和我幾句,雖然我知道她對墜機、翻船的興趣大過於國事內政,不過聊勝於無。

我的觀點是從我認同或目前所知的部分擷取的,有時第一天看了這個論點,第二天看了與昨天相左的論點,看法又會有所動搖了。不過當網路上的正反兩派,某派傾向一面倒的情況時,我寧可去聽聽少數派怎麼說,雖然我很容易見風轉舵,但並不表示我是人云亦云之人。通常我不會只聽正或反其中一方的說法,或許兩邊都說出了某些事實,或又有哪邊用懶人包造謠了,而人是很容易被煽動的,那就得聽聽另一方怎麼說了,在相互辯證之下,真相會越辯越明,但也可能迷霧重重,無法撥雲見日。

然而我還是不太受人肯定,可能是我沒什麼能練習說話的對象,也可能家人覺得我的態度不夠友善所致。有人說「要看此人的人品如何,觀察他平日如何對待家人就知道了」,對自己越是熟悉的人越友善,越是能彰顯此人的品行。我與家人的談話機會不多,對話廣度最多最多的就是小我八歲的鄰居了,一方面她是高中生,沒什麼瑣事在身,不會被什麼「我要去煮飯了」、「我要去帶小孩」之類的藉口中斷,也不會像某些大人用打馬虎眼的方式回話,對不想進行的對話隨意敷衍。我們通常利用倒完垃圾的時間談天說地,雖然我不敢說這些對話有多重要,但卻是我為數不多的人際社交。

與我往來頻繁的朋友是一個也沒有,所以與鄰居的交流就變的重要了,高中生在某些地方比大人還通情達理,也比某些大人還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或是培養一些好的興趣。我也曾經和她聊聊時事觀點,但偶也相左的情況發生,這無法避免,畢竟每個人的認知和生長環境都不一樣,把家人的經驗當作是自己的觀點也時而有之。

對於年紀小自己幾歲的人,我似乎比較抬得起頭,無非家中的人其實不太重視我的想法與意見,且偶有過度嘲笑我的行為的舉動,讓我總在同輩的人之間有揮之不去的自卑情結。我想我並沒有比小幾歲的孩子還來的強,卻有比較平起平坐的感覺,因為他們較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,也較不會刻意的去輕視別人,或把你當作笑話看,他們很樂意和你分享喜歡的事物,只要你試著去挖掘,和小幾歲的友人對話比大人有趣多了,但這個觀點只針對我身邊的大人而言。我身邊的大人幾乎都不太有趣,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情趣可言,他們總是不會去細想你話中的意思,又或是斷章取義,再不然認為和你說話簡直是浪費時間,還不如去玩我的小遊戲。我的家庭並不和樂美滿,但想改善卻又不易,所以人們只能麻木不仁的繼續度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江 咔哩咔哩 的頭像
    江 咔哩咔哩

    宅宅狂想曲

    江 咔哩咔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